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贵阳师范学院国文学系,源远流长,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岁月如歌,已走过82年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国文系是当时学校(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立时最早设置的四个系科之一,筚路蓝缕,首任系主任是著名文史专家尹炎武先生。一九四九年前的国文系,学术巨擘云集,科研成果卓著。在1947年之前,尹炎武、谢六逸、王驾吾等著名学者先后担任系主任,1947年后由留日归来的王佩芬接任,1948年由古文史专家姚奠中担纲,1949年11月贵阳解放,1950年贵阳师范学院由人民政府接管。

潜心治学的著名学者尹炎武、谢六逸、赵伯愚、蹇先艾、王驾吾、向义、郑国彬、杜熙筠、龙仲衡、陈贻荪、傅平骧、陈廷瓒、汤炳正、李独清等先后在国文系任教,炳耀学界。前辈学人砥砺学问、奖掖后学,会通开新,奠定了日后中文系厚实的人文底蕴和科研人气。

1951年6月18日,国文系上函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申请更名并获批,走过10年岁月的“国文学系” 变身为“中国语文系”,1953年增设中文专修科,学制2年。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贵州地区撤销贵州大学,随之从贵大中文专业调入钱堃新、张玉麟、陈果青、张汝舟、王应祥、李独清、赵伯愚、皮焕昌等9位老师,增强了中文系的科研、教学实力,奠定了中文系日后的教学格局。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成为重灾区,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遭受严重摧折。 十一届三中以后,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段,中文系紧抓时代机遇,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皆实现跨越式的跃进。1985年,贵阳师范学院升级为贵州师范大学,直属省政府。学校决定把“中国语文系”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 惯常称之为中文系,该名称一直沿用至2003年9月。

2003年,学校决定进行机构重组,撤系设院。2003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在原有中文学科的雄厚基础上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华丽转身,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院训为“明德博文、弘毅树人”, 2009年学院被定为首批博士点建设支撑单位,2011列为博士点建设单位,2013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构筑起贵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在全省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