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备份栏目 >>学子风采>>正文
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傅振事迹
2015年11月21日 16:18  点击:[]





傅振,男,中共党员,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公益:青春的事业

大学期间,他曾担任全国学联代表、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校学生会主席、校报记者团团长、学生党支部书记、公益社团会长、学生刊物主编等多项职务,曾被评为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贵州省高校优秀大学毕业生”、“贵州省树当代大学生党员形象活动标兵”、“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员”、“贵州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对他努力付出的肯定和认可,对他来说是更大的责任和动力。

感动:播撒希望的种子

2007年进大学后,他知道了一个名词:志愿者。同年10月,他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贵州公益论坛,徐本禹等一批异乡人投身贵州志愿服务的感人事例深深感染着他,志愿者形象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从此,他在心中坚守着作为志愿者的责任,一干就到现在。在他的影响下,班上53名同学中有36人自愿加入了他所在的社会性别与农村发展协会,之后他因工作出色被推选为会长,他们坚持用点滴的行动为弱势群体做善事。

志愿:开启梦想的大门

七年以来,他先后参与和组织近万人次志愿者开展帮扶农民工子女教育、社区走访、文化卫生宣传、大型赛会、微公益等志愿服务工作。本科毕业之际,他没有选择优越的城市生活,毅然选择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一年的支教工作。这一年,他带领队友走访麻江的各个乡镇调研,结合麻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初步形成了“一对一助学”、“成长体验营”等品牌项目,成功申报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的“ESS乡村少年科学营”、共青团中央“七彩小屋”等项目,目前,已引入各类社会资助累计100万元,近两万人次的农民工子女受益。

在他的带领下,贵州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助学工作在学校乃至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其活动形式和策划思路正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年学子投身公益事业,更多的希望种子正在这片热土播撒。

希望:微公益改变大中国

2013年,傅振在脑海中孕育着更大的梦想。支教归来后除了完成好繁忙的研究生学业,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公益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

对现代网络媒体和移动交流微平台的充分利用,为他打开了新思路。2013年7月,作为文学院“寻梦阳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队长,他带领队员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帮扶活动。他所撰写的“山区来了个大学生剧组”等为标题的新闻,被新华网、中国共青团网、贵州先锋网、贵州都市报等媒体广泛采纳;9天内,服务队微博发布870余条,对志愿理念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宣传作用;服务队创作拍摄的微电影《归兰山下的守望》获得了“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以及“贵州专业文艺奖?电影奖”三等奖。

2013年,从五一劳动节开展红丝带关怀进城务工人员,到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他以一名团省委大学生艺术团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群众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考虑到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缺少社会关注的现状,他积极联络大学生志愿者,到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感恩教师节系列活动。

2013年12月至今,他在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与扶贫项目——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希望童园计划。在没有任何生活补贴的情况下,他认真策划项目方案,积极通过多平台募集善款。如今,贵州省100所试点童园已经顺利开园,他正在朝着让更多贵州山区幼儿能就近接受教育的梦想不懈努力着。

从认识、参与公益到组织、思考公益,一路走来,他在不断的经历着酸甜苦辣,对他而已,能让志愿理念和精神在年青人中得到培育和弘扬,能真正影响青年群体的公益思维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他已经做到了。

上一条:大学生创意“蝴蝶印象”:在传承非遗的路上破茧成蝶 下一条:陈美荣:贫困山村的希望之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