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团工作>>党团动态>>正文
文学院“三下乡”服务团深入岩寨寻访芦笙文化传承人
2017年07月13日 12:47  点击:[]

2017年7月13日早晨八点,文学院“三下乡”服务团调研组一行人深入岩寨寻访芦笙文化传承人。

伴着清晨的阳光,调研组成员们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走近了岩寨这个古朴的民族村落,去寻找这里的芦笙文化传承人。一阵悠扬的芦笙声传来,调研组成员们循声走到了老人文志红的家里,看见他正在长廊上制作芦笙,原来站在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岩寨的芦笙文化传承人文志红。调研组成员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后,老人一边制作芦笙,一边亲切地和成员们攀谈起来。老人介绍到: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无论节日或农闲,吹芦笙曲,跳芦笙舞都是苗家最喜爱的活动。苗家男女都能歌善舞,芦笙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据悉,老人是目前整个岩寨唯一会芦笙制作手艺的人,他做芦笙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凭借其精湛细致的做工和令人敬佩的匠人精神,备受村民的喜爱和信任。老人也表示过担忧:虽然芦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会吹的人原来越少,芦笙以及芦笙文化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威胁。所以,老人尽自己的力量,让两个外出打工的儿子回到家乡制作芦笙,传承芦笙技艺和文化。儿子们在老人的认真教导下,通过认真和努力,现在他们的芦笙制作水平已经超过文志红老人了,这令他感到十分欣慰。在调研组成员临行之前,老师拿出自己亲自做的并且一直珍藏着的母子芦笙,吹着芦笙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调研组的成员们还跟着老人学习了当地的民歌,一起欢唱。

寻访芦笙文化传承人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给服务团的成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深刻的思考: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文化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上一条:文学院“三下乡”服务团走进郎德镇放送电影《水凤凰》 下一条:文学院在贵州师范大学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评选中喜获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