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张波,男,贵州黔南人,1984年1月出生,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贵州人类学学会理事。
教育背景
2011—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4—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8年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
开设课程
1、《外国文学》(本科)
2、《比较文学概论》(本科)
3、《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研究生)
研究领域
文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遗产研究。
论著
1、《“一带一路”:“表述”再认识——从西部话语到区域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年总第31辑)
2、《“活化”遗产: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实践》(第二作者《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总第七辑)
3、《文化比较与族群研究:以亚鲁王生死观表述为论域》(《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总第35辑)
4、《紫云苗族砍马祭祀:麻山“傩”文化考察》(《文化遗产研究》2017年总第九辑)
5、《文学与文化研究新论》(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6、《如何确定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地位》(翻译稿《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2辑)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2021年6月—2025年12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亚鲁王”异文采集及诵唱传统研究》;
2、2021年10月—2024年12月,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苗族史诗“亚鲁王”传承与保护研究》;
3、2020年6月—2022年6月,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项目《贵州苗族文化之“亚鲁王”祭唱研究》;
4、2019年3月—2021年12月,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东郎研究:亚鲁王歌师传承与民俗考察》(项目批准号:19YJC751063);
5、2018年3月—2021年3月,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亚鲁王”传播地区生死观研究与民俗考察》。
参与项目:
1、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参与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17JJD730002);
2、2018年6月—2022年12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现代报刊翻译理论资料整理与研究》。
指导项目:
1、指导2019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仰阿莎”异文采集及民俗考察研究》(项目编号:DK2019A00);
2、指导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信息传播对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的影响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个案》(项目编号:DK2020A001)。
获奖情况
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2019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学术交流
1、2015年9月云南财经大学,第十四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人类学与山地文明”;
2、2015年11月西南民族大学,第五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
3、2015年12月贵州财经大学,首届“多民族文化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论坛”
4、2016年3月重庆文理学院,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
5、2016年7月四川成都,第七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6、2016年10月西南民族大学,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
7、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8、2017年5月四川成都,中国多民族文学专题交流会;
9、2017年11月四川大学,新时代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
10、2017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时代的新人文”圆桌论坛;
11、2019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非虚构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12、2019年11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