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向我院寄赠期刊
2025年06月06日 14:05  点击:[]

近日,《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向院寄赠了十七本《新文学史料》期刊,包括20012006年间的珍贵旧刊六本,2019年期刊一本,2023年至今的全套期刊十本。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专门致函我院分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何林副院长,表达了对我院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中的论文作者罗长青、袁洪权等老师的感谢希望通过此次赠刊活动,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工作,推动更多青年学者投身于史料的发现与发掘事业当中

《新文学史料》杂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78年,至今已连续出版四十七年。该刊是CSSCI来源期刊(南大版)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主要发表探讨我国现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史料文章,集学术性、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备受海内外学界重视。

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素有重视史料的传统。蹇先艾等学养深厚的老一辈学者曾在此工作,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袁荻涌、朱伟华、谢廷秋等教授的现当代文学学术成果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瞩目袁荻涌深耕鲁迅、郭沫若、苏曼殊等作家史料的研究,其成果为博士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朱伟华专注于沦陷区戏剧文献的搜集工作,整理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谢廷秋围绕贵州本地作家进行口述文献搜集整理,为贵州作家文献体系的建构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近年来颜同林、罗长青、袁洪权、周思辉教授积极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在史料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袁洪权,他钩沉并释读的李秉中《鲁迅先生遗书一束》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著名学者朱正先生在这一文献的基础上专门撰文谈到李秉中,延展了学界(特别是鲁迅研究界)对于李秉中的认识。袁洪权以《鲁迅先生遗书一束》这一材料为文献搜集起点,进而深入挖掘李秉中的相关文献,已编订出《李秉中集》(约十二万字),待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十余年来致力于文献的挖掘与考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团队成员承担的科研项目有:颜同林主持的《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201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学语言研究》(201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规范与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建构研究》(202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袁洪权主持的《开明书店版“新文学选集”丛书专题研究》(201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民共和国初期文艺界的“内部清理”——十月文艺丛书专题研究》(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周思辉主持的《从“梦中道路”到“革命的路”——何其芳文学道路研究》(201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何其芳年谱长编(1912-1977)》(202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杨洁主持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与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建构研究》(202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这些项目研究发现整理了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期待今后能在《新文学史料》杂志上陆续得以刊布

此次《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向我院寄赠期刊,是对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充分肯定,必将对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审(校):杨昌鑫

                                   二审(校):袁洪权

                                   三审(校):何  


上一条:文学院第二届本科生科研论坛成功举行 下一条:文学院举办2025届研究生毕业座谈会暨就业推进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