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文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参与主办的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15年10月25日 21:13  点击:[]

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参与主办的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在

贵阳孔学堂举行

 

10月24日—25日,由由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在贵阳孔学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出版社等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10月24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学院教授、院长易闻晓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晓光致欢迎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代表孔学堂致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胡晓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殷梦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黄万机讲话。

徐晓光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与孔学堂的合作情况。他指出,江南与贵州有着诸多联系,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移师贵阳,以“流动的江南:文献、意象与人物”为主题展开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次论坛分开幕式、主题演讲、分组讨论和闭幕式等环节。在主题演讲、分组讨论上,专家学者们畅论江南与西南、江南与周边、江南的移动性等论题。在闭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陈玉兰作学术总结,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史光辉作会务总结。

胡晓明认为江南与贵州在文学、风俗、文化思想等方面具有深层次的文化互动。明朝时期江南文人王阳明在贵州悟道讲学建立贵州第一个地域性学派;明朝时期江南移民把江南风俗带到贵州促成安顺屯堡这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从徐霞客山水游记到杨龙友、汤显祖等文人留下数的百首诗题咏西南反映了贵州古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风貌。清朝年间贵州文人莫友芝曾受曾国藩邀请到幕府讲学做学问并在苏州、上海、杭州等地留下了许多记游诗篇。“江南与贵州之间的文化互动传播体现了江南文化的流动性和影响力,对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文化研究打开新的研究视角,更是加深了中国区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上一条:王永阳做客弘文大讲堂畅谈“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下一条:我院参与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隆重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