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可斌在田家炳书院三楼多功能厅作了题为《陈寅恪<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的研究旨趣》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吕国富主持,全校共300多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廖可斌教授首先对陈寅恪先生作了介绍,他引出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的吴宓,《吴宓文集》中的记载:“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之同于吾言。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告诉现场同学们,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要从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着手,要注重实用性,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中国人往往给形而上学带上不好的头衔,对文化的了解要广要深,不要停留在表面。
廖教授介绍《论“再生缘”》是一部通俗文学作品,但陈寅恪对此类作品仍有兴趣。他认为在文体上不能贬低,在思想上该书惊天动地。这就启示我们应用比较的研究手法跳出原有的思路,打破知识背景的单一,思想上要敢于怀疑,对事物做出新的评价。他说:“没有希望,没有幻想,就没有乐趣。‘生存的压力,理想的引力’是成功的基石。”说到《柳如是别传》,廖教授认为陈寅恪倡导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两者是判断学问和人的标准。他鼓励现场同学学会独立观察分析,判断表达坚持做出自己的决定。
最后,讲座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周遵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