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文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同学迎来了一堂就业指导课。贵阳某医院宣策部策划师、自由撰稿人杨文凭,以及贵阳日报社记者王远白成为了同学们的临时老师,他们共同交流分享了题为“怎样从校园记者转变为职业记者”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也是“携手同行 助跑广电”主题活动之一。
新闻理想 亘古不变
说到新闻理想,王远白说,开始只是对记者职业的感性认识,如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记者邂逅美丽的公主,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记者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申张正义,最终还以公道。
他的新闻理想真正付诸实践是在高中时,关注到家乡的农民种田的经济收入,写下了《农民种田的支出和收成》,并在地州的报刊上发表,从此萌生新闻理念,并关注农村。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有四篇文章对他的影响很大,第一篇是在2001年,南京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第二篇是武汉一位高三学生出版《愤青时代》,声称出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北京大学的特招;第三篇清华大学一位学生的一篇农村调查《乡村八记》,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而第四篇就是他自己在大学写的文章《一枚奇特的印章》。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时间倒回到六年前,贵州民族大学新闻学的同学都在忙碌的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王远白独自一人回到了家乡锦屏县,可他却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锦屏县的圭叶村,因为这里的一枚奇特五瓣公章吸引了他,不久这篇反映基层民主建设的文章——《一枚奇特公章》在《贵州日报》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界将“五瓣公章”之民主意识觉醒与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事件相提并论,新华社评“五瓣章”为年度“最牛”事件,《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文章,称赞五瓣章,中央电视台评五瓣章为年度新闻,登上《印象2007——CCTV年度新闻记忆》,随后全国数百家媒体进行报道,红遍全国。王远白也因为这篇文章获得了当年的“贵州新闻奖”。
这个让他成名的新闻稿件在最初发表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各大报社每天接到的稿件数以千计,这篇稿子也葬身于茫茫稿海,后来王远白找到贵州日报社的一名记者,由这位记者联系,最终稿件才在《贵州日报》上刊登,这也正应了杨文凭老师的一句话:每篇好稿子都会找到好娘家。
说到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能从小角度反映大的政治题材。同时,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政策方向。
期待下次更完美的交流
本次有关本专业的就业与指导,杨文凭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自信。他说,每一篇好稿子都会找到好娘家。他的一篇文章,投到了地州市的各大报刊媒体,甚至还投到了像《知音》这样的市场杂志,但都不了了之,石沉大海,可最后几经修改终于见报。第二个词是职业。他着重介绍了在报社编辑、企业文化编辑、文案策划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将来大家不一定每个人都从事与新闻有关行业,但每个人都要关心新闻,因为从新闻中我们能发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从而才能服务生活、改变生活。
讲座在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结束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希望听到更深入、更专业的记者观点。共同期待下次的交流。(撰稿:文学院2011级广电班 徐宏韵 )
|
|
上一条:成长路上 携手同行
下一条:四川师范大学刘朝谦教授来我校讲学
【关闭】
|